知責之心 擔責之能 履責之行
盡責是人之天職,貫穿人的一生。一個人步入人生旅途、成為各種社會角色,必須盡到相應的社會責任:是父母就應盡到撫養子女的責任,是兒女就應盡到贍養老人的責任,是工人農民就應盡到搞好生產的責任,是軍人就應盡到保家衛國的責任,是黨員干部就應盡到立黨為公、執政為民的責任。履職盡責,需要情感與理性的交融、認知與行動的合一。具體來說,就是把知責之心、擔責之能、履責之行有機統一起來。
知責之心是盡責的前提。知責,即明確責任的內涵和要求。知責之心體現為一種追求,包含遠大的理想、堅定的信念、明確的奮斗目標;體現為一種境界,需要鞠躬盡瘁、死而后已的奉獻精神;體現為一種動力,激勵人們忠于職守、默默耕耘,生命不息、奮斗不止?,F實生活中,有的人不思進取、渾渾噩噩,工作上投機取巧,生活上貪圖享樂,作風上官僚主義,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一顆強烈的知責之心,心中想的不是職責使命,而是個人的名利得失。這種只想從工作崗位上撈取好處而不想為黨和人民作出貢獻的人,是無法履行好自身的職責和使命的。
擔責之能是盡責的關鍵。履行一定的責任,離不開相應的能力和本領。古語說,“本領若是,事事發出來皆是;本領若不是,事事皆不是也。”有了能力和本領,事業才有支撐、盡責才有依靠、成事才有保證,才能更好地為黨工作、為人民謀福祉。當前,國際國內形勢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,我們所面臨的新情況、新問題、新考驗前所未有,這對履職盡責的能力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能力源自何處?一是源自學習。從書本中學治國的新知識,從群眾中學理政的新智慧,從國外“他山之石”中學發展的新借鑒。二是源自思考。面對新形勢、新情況、新問題,只有敢于思、勤于思、善于思、深入思,才能不斷提高應對能力。三是源自實踐。實踐出真知、歷練長才干,這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賦予我們的智慧。只有深入實踐、善于實踐,在前瞻時代潮流中樹立指導發展的新理念,在“摸著石頭過河”中趟出領導發展的新路子,在領悟事物本質聯系中把握推動發展的新規律,才能具備符合時代要求和工作需要的能力和本領。
履責之行是盡責的保證。我國古代哲人有言:論先后,知為先;論輕重,行為重。這說明,盡責是通過行動和干事得到落實的。實干興邦、空談誤國,不干,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。對于黨員干部來說,恪盡興黨之責,必須常懷憂黨之心,但不能只有“憂”而沒有“行”,更不能言“憂”而行“樂”。坐而論“憂”,不如行而履責。有履責之行,就需要把關注黨的前途命運、實現黨的奮斗目標、鞏固黨的執政地位貫徹到治國理政的具體實踐中,落實到做好本職工作上,自覺將個人的理想與價值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。
知責之心是盡責的前提。知責,即明確責任的內涵和要求。知責之心體現為一種追求,包含遠大的理想、堅定的信念、明確的奮斗目標;體現為一種境界,需要鞠躬盡瘁、死而后已的奉獻精神;體現為一種動力,激勵人們忠于職守、默默耕耘,生命不息、奮斗不止?,F實生活中,有的人不思進取、渾渾噩噩,工作上投機取巧,生活上貪圖享樂,作風上官僚主義,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一顆強烈的知責之心,心中想的不是職責使命,而是個人的名利得失。這種只想從工作崗位上撈取好處而不想為黨和人民作出貢獻的人,是無法履行好自身的職責和使命的。
擔責之能是盡責的關鍵。履行一定的責任,離不開相應的能力和本領。古語說,“本領若是,事事發出來皆是;本領若不是,事事皆不是也。”有了能力和本領,事業才有支撐、盡責才有依靠、成事才有保證,才能更好地為黨工作、為人民謀福祉。當前,國際國內形勢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,我們所面臨的新情況、新問題、新考驗前所未有,這對履職盡責的能力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能力源自何處?一是源自學習。從書本中學治國的新知識,從群眾中學理政的新智慧,從國外“他山之石”中學發展的新借鑒。二是源自思考。面對新形勢、新情況、新問題,只有敢于思、勤于思、善于思、深入思,才能不斷提高應對能力。三是源自實踐。實踐出真知、歷練長才干,這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賦予我們的智慧。只有深入實踐、善于實踐,在前瞻時代潮流中樹立指導發展的新理念,在“摸著石頭過河”中趟出領導發展的新路子,在領悟事物本質聯系中把握推動發展的新規律,才能具備符合時代要求和工作需要的能力和本領。
履責之行是盡責的保證。我國古代哲人有言:論先后,知為先;論輕重,行為重。這說明,盡責是通過行動和干事得到落實的。實干興邦、空談誤國,不干,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。對于黨員干部來說,恪盡興黨之責,必須常懷憂黨之心,但不能只有“憂”而沒有“行”,更不能言“憂”而行“樂”。坐而論“憂”,不如行而履責。有履責之行,就需要把關注黨的前途命運、實現黨的奮斗目標、鞏固黨的執政地位貫徹到治國理政的具體實踐中,落實到做好本職工作上,自覺將個人的理想與價值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。
上一新聞:《自我管理的原則》讀后感
下一新聞:淺析建筑工程項目管理